云端学术角 | 决斗、音乐剧与字母改革——俄欧亚文化面面观

发布者:吕玢发布时间:2020-06-21浏览次数:477



活动回顾


6月19日晚19:00,由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举办的第六期SISU云端学术角成功举办。以“决斗、音乐剧与字母改革——俄欧亚文化面面观”为主题,近百位听众先后聆听了钱书茗、彭智丰以及丛丛三位同学的论文分享和评阅人于晓婷和王萌的点评,最后,特邀教师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院长许宏教授,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韦进深副教授,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郑洁岚讲师进行了点评,活动圆满结束。




1

钱书茗

俄罗斯决斗:血与尊严




钱书茗同学从俄罗斯文学中的决斗讲到普希金和莱蒙托夫这两位俄罗斯的“太阳和月亮”在决斗中陨落,俄罗斯的决斗文化对俄罗斯文学史施加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知道,俄罗斯的决斗文化虽然是从西方传入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俄罗斯已经将决斗文化融入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之中,通过对决斗文化的分析,钱书茗进一步总结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特点:勇猛、尚武,侵略性、暴力性,不理智性。评阅人于晓婷认为这篇论文的选题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并且创新有趣,从“俄罗斯决斗文化”入手,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更难能可贵的是本篇论文全文均使用了俄语。俄罗斯的决斗文化从西方而来,在研究时与西方的决斗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更加突出了俄罗斯的决斗文化的独特性。



2


彭智丰 

浅谈本科学术研究三要素——

以《试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萨克知识分子母语保护意识的增强》为例




彭智丰同学从哈萨克语的历史来源——古突厥语讲起,结合哈萨克斯坦的社会历史改革,将社会历史改革和字母改革结合起来,对哈萨克语字母改革——“新正字法”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在政治诉求的背后挖掘出了哈萨克斯坦人民对于本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接下来他又结合自己翻译的几篇新闻提到了哈萨克斯坦的抗疫现状,并且借此向我们重申了之前所说的学术研究三要素,点题的同时又提升主题。评阅人王萌认为,彭智丰同学的介绍告诉我们,本科生也可以做好学术报告,并且从最后他在研究几则新闻中“委员会”一词所代表的含义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在学术研究报告中秉持的认真细致的态度,这种严谨的态度和仔细的分析和我们举办学术角的目的不谋而合——为了提高本科生的学术研究素养。而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3


 丛丛 

俄罗斯音乐剧:从翻译起步



丛丛同学首先介绍了音乐剧本身的起源和历史,对音乐剧进行了一个概括性的描述。接下来,她引用到,“任何话语、任何文本都能对听者或读者产生一定语用影响”,并由此引出话题,分析了国内外音乐剧翻译的研究现状。正文部分包括了音乐剧翻译的前提、音乐剧翻译的方法、音乐剧翻译的意义这三个部分,结合了歌曲本身音乐本身和语言本身的特点和一些国情知识,对2015年英译俄版本的音乐剧《歌剧魅影》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展望音乐剧译配发展以及国内原创音乐剧发展。评阅人王萌认为,由于受众扩大,音乐剧在国内发展迅速,而现在国内的音乐剧译配的比例比较大,所以丛丛选取了音乐剧经典中的经典——《歌剧魅影》的英译俄的译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话题新颖且具学术价值。其中主要有三个创新点,首先是没有局限于两个语种本身的差异,还深入到了欧美和俄罗斯文化上的差异;其次,对韵律和韵调的分析,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注重了音乐剧本身的音乐性,也注重了语言的音律性;分享最后简单介绍了这些译配创作对于俄罗斯本国原创音乐剧创作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对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4

心得体会







学长学姐的讲述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他们在评论区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而学长学姐们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这样的交流让我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找到了今后学术研究的一些大致方向。





5

特邀老师点评



郑洁岚老师认为,这次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学习知识本身,它还能够帮助我们在听的本科生打开撰写学术论文的大门。郑老师更愿意把这次学术角称为一次启发式的活动——启发学术意识,培养研究意识。虽然大四才开始写论文,但是我们的思考过程可以提前开始,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在大四太过棘手。选题非常新颖独到,有学术研究价值,切口小但是能够以小见大。郑老师对一些使用到的研究方法也进行了点评,并以丛丛的音乐剧翻译的话题为例做了更加仔细的讲解,并提出了一些可以深入挖掘的点,比如说可以增加译本的比较以及深入在翻译策略方面的研究。此外,老师还在前两位同学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一些点,以帮助我们找到今后的研究方向。最后,老师以自身经历作结,告诉我们在做学术研究的时候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韦进深老师主要阐述了社会科学,特别是区域国别研究的观点。老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在兴趣的引导下,要产生问题意识,要抓住“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两个问题。“是什么”是一个解释性的问题,但是“是什么”不仅要描述,还需要总结。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在做研究的时候,我们学习语言的同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要善于运用该优势。韦老师还提出,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还要有论点和论证,过程中要逻辑严谨、合理、能说服别人,要用客观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点,最后,韦老师表达了对同学未来的发展和进步的满满信心。


许宏老师首先对同学们新颖的选题做出了肯定,认为同学们已经跳出了语言体系的本体研究,从国家的文化历史当中入手进行学术研究,虽然在报告中还有些许不足,但是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在此许宏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三点期望,首先,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人文学科的外语学科要与时俱进。我们要站得高,选好题,跨学科、拓视野,运用新技术、新工具来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其次,随着社会对跨学科跨专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要从被动接受知识、经验转到主动关注知识,建构、迁移和关联经验;再次,在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语境下,跨文化的对话不但成为可能,也是必需的存在,因此我们要学好语言,胸怀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


在此我们再次感谢参加本次学术角分享的同学们、评阅人及特邀老师们的参与!







随着云端学术角最后一站的圆满结束,本学期SISU学术角活动完美收官。虽然由于疫情原因,我们只能通过云端聆听同学们的分享,但是我们的收获却丝毫不减,正是“以青春之名义,绽放智慧之光”。让我们一起期待下学期的学术角活动!



文案 | 闻天雨

排版 | 闻天雨

审核 | 余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