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芳华,与校同庆 ——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庆祝建校七十周年

发布者:吕玢发布时间:2019-12-11浏览次数:623

十二月的松江校园格外美丽,阳光下的小金顶熠熠闪光。从上海俄文专科学校的第一届校友,到刚刚毕业的年轻学生们,从退休多年的老教授老学者,到新入校的非通用语青年教师们……有的校友从遥远的莫斯科、日本和香港等地飞回上海,还有从俄罗斯、波兰、乌兹别克斯坦和匈牙利等地远道而来的兄弟院校代表们,大家齐聚上外松江校区,只为了能够道一声:

上海外国语大学,70周岁生日快乐!


1

老友重逢忆旧时,殷殷求学梦飞驰

初冬的清晨,校园的草坪上还覆盖着一层白蒙蒙的霜露,三五成群的校友们循着小金顶的身影,回到了他们曾经学习和生活的校园。92岁高龄的殷勤老师曾担任俄语系的第一任系主任,同时他也是上海俄文专科学校的第一批学生。走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看到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们,老先生感慨不已,并即兴赋诗一首:“莘莘学子回故里,当年英姿今古稀。师生相拥言不尽,母校恩情永铭记。”毕业于1958年的何馥珍校友,今天在家人的陪伴下,坐着轮椅回到了学校。老人家用微微颤抖的手,一字一句写下对母校的殷殷祝福。现任上海展览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谦校友和中国知名电视剧制片人黄澜校友参加了主题为“智汇启航 携手共进”校友论坛并发言。黄澜女士在发言中将自己取得的成绩归功于母校的培养,并为母校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自豪。中央电视台外语频道著名记者魏威校友从北京赶回学校,与阔别已久的老师们热情相拥,与学弟学妹们亲切交流。





不少校友带着家人和朋友,在学院前面的草坪上,在“七秩芳华,与校同庆”的背景板前合影留念。部分校友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集体参观我校新落成的校史馆及语言博物馆活动。也有不少校友静静坐在学院教室里,观看滚动播放的老照片和影像资料,在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中,仿佛又找回了自己在上外求学的青葱时光。


有的校友已经两鬓斑白,看尽人生百态,遍历世间山河;有的校友身在海外,阔别恩师多年,相隔万水千山。然而,有一种美好的相遇,叫久别重逢!重回母校,方知晓上外俄语人的情结早已扎根心底。时光长河里流淌着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情结。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校友分会会长、我院1988届俄语专业校友彭明宽,专程从莫斯科赶回上海,彭会长与分会副会长、现任我校资产公司总经理朱文革老师在发言中指出,俄罗斯东欧中亚校友分会将继续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加强海内外校友的联系与交流,助推校友在自身事业领域的蓬勃发展,广泛团结校友共商母校发展大计,使校友与母校在感情和事业上联系得更加紧密。

未能亲自回校的校友们也通过邮件、微信各种方式发回祝福。我院1988届俄语专业校友、现任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张汉晖,以视频的方式向母校师生问好,祝贺母校建成七十周年,并祝母校能培养出更多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


2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


庆典当天,学院退休老教师殷勤、王长春、谢载福、李越常、冯玉律、谢汉英、陆永昌、季元龙、高明秀、赵金明等也纷纷返回学校,与各界校友及在校师生共襄盛典。

12月8日下午, 上外俄语教育突出贡献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仪式由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党总支书记任瑶主持院长许宏在致辞中指出:“从俄语系走到如今的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凝聚着一代代俄语人的努力与汗水,学院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老教师的关心和指导。感谢老师们几十年辛勤耕耘、传道授业,为国家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俄语人才!感谢前辈们数十载潜心科研、无私奉献,为上外俄语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原俄语系系主任李越常教授代表老教师们致辞,他指出,老一辈俄语人亲历亲见母校艰巨而光荣的七十年发展历程,从单一的外语院校发展到如今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在“一带一路”的机遇中华丽转身,建成今日包含多个语种专业的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他代表获奖老教师们对学院颁发的奖项表示感谢,对学院的蓬勃发展态势表示欣喜,并表示退休老教师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学院发展,积极为学科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

退休教师季元龙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为在场师生校友们即兴朗诵了一首俄语诗歌,他抑扬顿挫又激情澎湃的朗诵赢得了阵阵掌声,幽默诙谐的翻译引起了全体俄语人的共鸣。

典礼上,许宏院长还代表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宣读了对我校退休教师诸同英教授、冯玉律教授的表彰决定。今年10月24日,经过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主席团的认真讨论和慎重评选,全国共 27位在中国俄语教育事业一线辛勤工作50年以上的前辈学者获得荣誉表彰,上海外国语大学诸同英教授荣获“中国俄语教育终身成就奖”,冯玉律教授荣获“中国俄语教育杰出贡献奖”

上外俄欧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教师的汗水与心血,也同样离不开外国专家的付出和指导。典礼还迎来了一位特殊嘉宾——巴黎索邦大学俄语教授、俄罗斯旅法侨民薇罗妮卡·左伯特,1950-1954年上外建校初期,她的祖母叶卡捷琳娜·伊琳娜曾在我校担任俄语外教,培养了一批后来任职于中央编译局等国家重要单位的杰出俄语人才。薇罗妮卡·左伯特教授带来了其祖母所留下的上百份珍贵档案资料,作为礼物捐赠给学院。档案资料主要为当年学生的一些俄语习作以及学生与她的书信往来。薇罗妮卡·左伯特一边翻阅档案,一边为大家深情回顾了她祖母在上外工作时期的故事——当年,叶卡捷琳娜·伊琳娜老师不仅教书,更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学生都亲切地将她称作第二妈妈。回国后,不少学生去莫斯科出差时还经常去探望她。中外师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3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

下午一点,学生们精心准备的文艺演出在一曲舞蹈中拉开帷幕。二十多位学生身着俄罗斯传统服饰,跳起欢快的俄罗斯民族舞蹈,吸引了大批校友驻足观看。在随后近三个小时的表演中,既有中国传统艺术京剧表演,也有俄苏时期系列经典歌曲演唱;既有俄罗斯传统乐器手风琴独奏,也有钢琴和小提琴上台伴奏;既有俄语歌曲和诗歌朗诵,也有乌克兰语歌曲、乌兹别克语歌曲、匈牙利语歌曲及塞尔维亚民族舞蹈。参加表演的不仅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有主动请缨上台表演的66届校友郑乐民,以及来自俄罗斯的外籍专家Maxim及乌克兰的外籍专家Andriy



现场观看的老教师们、校友们,及来自俄罗斯、波兰、乌兹别克斯坦和匈牙利等兄弟院校的代表们,仿佛时而驻足在清澈而神秘的贝加尔湖畔,时而置身于宁静的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在熟悉的歌声中,校友们时而跟着旋律轻轻合唱,时而拿起手机或者相机,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校庆期间,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接待了来自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波兰波兹南亚当•密茨凯维奇大学、匈牙利赛格德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兄弟院校代表团,及俄罗斯驻沪总领事馆、波兰驻沪总领事馆及哈萨克斯坦驻沪总领事馆官员等,密集安排了多场外事接待及会谈,共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七十周年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