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3日下午,现就职于外交部的我系2004级校友赵晓宇荣归母校,在虹口校区图书馆604会议室做了外交部工作经验交流分享会。
首先,赵晓宇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在2008年进入外交部后,恰逢北京奥运会的盛大开幕,赵晓宇负责有关普京总理的接待工作,作为一个刚离开校园的新人,能参与如此高规格的盛事,是莫大的荣幸。之后,她进入外交部欧亚司,在莫斯科使馆工作了5年半的时间,参与了多次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的准备工作以及其他外交工作,使自己迅速获得了成长。在这段时间里,既有会议发生突发情况,急中生智使活动顺利进行的惊险,也有农历新年期间为准备索契奥运会的有关接待工作而加班的辛苦,更有亲历国家领导人访问活动的难忘。俄罗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丽的自然风景给她的闲暇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几年的时间也给了她不同的生活体验。随后,赵晓宇校友回国,进入礼宾司工作至今。
她重点介绍了外交部礼宾司的工作情况。总的来说,礼宾司的职能就是使礼宾工作在确保衔接顺利的同时符合外交政策。大到国家元首就任后首个出访国家的选择、国事访问时派出迎接的官员级别的确定,小到会谈时沙发座位的选择、赠礼的准备,外交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礼宾司的精心准备。虽然,礼宾司的工作事无巨细,十分辛苦,但每一个外交活动的成功举行,也激励着礼宾司的工作人员在之后的工作中继续精益求精。在回忆起九三大阅兵的准备工作时,赵晓宇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在深夜排练活动行程,反复修改各个细节的经历,还展示了大阅兵那天清晨日出的照片和活动中她与普京的合影,忙碌的过程中也有让人感动的时刻,平凡的生命也能在外交工作中绽放绚丽的光彩。赵晓宇说,尽管当时觉得准备的过程很痛苦,很挣扎,可就是在那样的过程中人的潜能得到了激发,获到了成长,这样的经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而难忘的。
赵晓宇的讲述精彩有趣,引人入胜,结束之后,现场的同学进行了提问,她都给予了详细、耐心的回答。
赵晓宇介绍说,自己并不是从小就立志要进入外交部工作,而是在大三时偶然参加了外交部的宣讲会,大四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考了外交部。回过头看外交部的工作生活,她说在辛苦的同时有一种把个人经历融入国家经历的自豪感。尽管工作压力很大,但她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她能够很好地平衡,同时,机关党委也特别关心工作人员,同事间也互助友爱、关系融洽,外交部里氛围十分和睦。赵晓宇尤其强调了在外交部这样一个优秀的组织里,与其他的精英共同协作产生的真正置身于事业的感觉,这是其他工作很难给予的。她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崛起的大国,与美国、俄罗斯等世界大国一样,外交工作会越来越重要。
在被问及一些较为现实的问题,如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老人赡养问题和驻外问题时,她介绍说,这些问题确实是目前大多数外交人员面临的难题,但外交部采取了许多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如给予驻外人员一定补贴,给配偶随行常驻提供条件,对子女上国际小学给予补贴和帮助等。
分享会后,我系学生对其进行了采访。采访过程中,赵晓宇介绍了有关外交部考录的情况,她提到,近几年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推行,中国与俄语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外交部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年来外交部考录中给予俄语人才的名额要远远多于其他小语种,可以说,俄语学习者在外交上也有着广阔的舞台与前景。因其曾参与了2015年的外交部考录工作,她在采访中对许多有志于从事外交工作的学子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比如,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多阅读外交部官网的俄语报道、新华网俄语版、人民日报等媒体,熟悉时政热点和相应的俄语表述。
最后,她寄语我系学弟学妹们,希望同学们在上外这样一个顶尖的高等外语学府,要敢于梦想,努力准备,把握机会。
赵晓宇的分享是上外学子经验的传承,也是理想的延续。希望俄语系学子能充实青春,勇敢地接过接力棒,为自己的理想插上翅膀,为上外、为俄语系、更为自己书写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图:朱紫雯/ 文:吴瑞星、宋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