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前沿问题研究系列讲座:大国韬略——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讲座在上外举行

发布者:shisuldap发布时间:2015-11-25浏览次数:316

2015年11月23日中午,应上外俄语系、俄罗斯研究中心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做客俄语系,并为同学们展开了题为《大国韬略——全球视野下的 “一带一路” 之俄罗斯前沿问题研究系列讲座。俄语系主任章自力出席并担任主持人。在此次讲座中,陆讲授主要讲述了“一带一路”的形成过程、构想背景及其特点、“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关系和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风险这五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陆教授向同学们解释并梳理了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过程及其背景,陆教授认为,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意图和考虑:近年来,各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使得加强区域合作愈显重要,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战略思路,“一带一路”的提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提升中国在海洋领域的话语权,在建立海洋新秩序中起主导作用。“一带一路”战略中亚投行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和完善全球经济秩序。此外,“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我国形成全方位发展的新格局,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差距,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陆教授还向同学们解释了“一带一路”的特点,即友好平等、互利共赢和包容开放,参与国不论大小强弱都要相互包容。在合作中要本着政治上的互信原则。

如何处理“一带一路”与其他区域国际组织的关系,尤其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关系是学术界颇具争议的问题,陆教授的观点是“一带一路”应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中国与俄罗斯在交通设施、银行和工业企业等领域有巨大的对接空间。陆教授认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与中亚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他指出:“中俄关系搞坏了,对两国都不好。”

最后,陆教授向同学们讲述了开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风险问题,总的来说有文化风险、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这三个方面。沿线很多国家在文化、民族,宗教信仰方面都千差万别,在合作时难免会产生矛盾和摩擦,加之我国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也可能面临投资效率低,周期长,竞争加剧等问题。陆教授建议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前要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建立项目风险评估体系,加强立法,认真研究国际法准备,熟悉对象国的法律。同时也对上外小语种人才提出希冀:学外语不单要学好语言,还应该懂得语言对象国的经济、政治、外交和文化,做复合型人才。(俄语系 李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