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和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联合召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俄语高端人才培养”圆桌会议

发布者:shisuldap发布时间:2016-07-26浏览次数:1002

为进一步总结我国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探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我国俄语专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于723日召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俄语高端人才培养”圆桌会议。会议由俄语系主任章自力主持。

 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院长白文昌教授介绍了黑龙江大学利用地缘优势优化办学模式,打造高端人才、复合人才、应用人才“三位一体、互为支撑、相互渗透”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教授在发言中强调语言在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中的作用,不能将语言简单的当做一种工具,新形势下需要培养出既精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语言,又了解其文化、习俗和国情的外语人才。

 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黄玫教授介绍了北外的复语型(俄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今年9月,北外俄语学院将迎来第一批俄语+乌克兰语和俄语+哈萨克语的复语学生,北外将在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师团队建设、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杨仕章教授以《专门领域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初步构想》为题进行了发言。针对当前专门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杨教授认为可依据CBI教学理念与翻译能力构成理论进行适当的改革,从而将教学重点由讲授外语本身转向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王永教授介绍了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学科立足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同时还希望兄弟院校之间加强合作,探讨大俄语学科学生学习和研究以及教师授课和学术研讨互联互通的可能性。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副系主任许宏教授介绍了俄语系在一带一路语种群专业建设中做出的工作,俄语系在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对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同时,还积极推进中亚和中东欧地区非通用语种的建设。今年9月俄语系将迎来第一批匈牙利语专业的学生。此外,俄语系还在积极申报开设波兰语、捷克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4个本科专业,以期通过项目建设对接国家和上海市战略需求,培养高端复语型人才。

    本次会议由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共同举办,来自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教育部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代表,国内俄语教学的主要院校负责人、教师及学生代表共三十余位出席了会议。(俄语系 管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