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校友史企曾编纂的《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

发布者:shisuldap发布时间:2013-06-13浏览次数:851

 

     阳春四月的上外虹口校区,她作为母校,对一批毕业于上外六十年之久的校友来说,虽然,她在地理位置上的尺寸没有一丝的改变,但是,她在地理范围中的校舍楼宇,与昔日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向往。
    经过二期校友与母校近一年时间的筹备,418日至420日,我校1953年毕业的近七十位来自北京、江苏、浙江、云南、上海等省份的二期校友,回母校隆重举行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二期校友毕业六十周年庆典”的庆祝活动。
    六十年后的今天,老同学相聚,拥抱,充满着喜悦,彼此显得格外的亲切。特别是在庆典活动的座谈中,当大家回忆起当年在母校“牙牙学语”的情景,以及毕业后在各自岗位上所作出的种种贡献时,大家无不对母校的培养表达出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爱戴的心情。
    在二期校友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学校尽可能地为大家提供了一切便利。因而,在二期校友完成了他们耄耋之年回母校聚会、参观的两大心愿之后,于离别之际,他们还特意派出代表到母校校友会表示了感谢。席间,他们不仅汇报了这次毕业六十周年庆典活动的成功情况,而且还汇报了二期同学在毕业六十周年的过程中,为母校或者为自己作出的一个又一个的喜人成绩。其中,当他们谈到一部由我校在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的二期校友史企曾教授独立编纂的《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及其人时,却不由地使我心里一惊,因为,多年前我曾在云南卫视或者网上,听到或者见到过一则新闻,说一位近八十岁的老人,历时二十七年,单枪匹马,历时二十七年,完成了一部200多万字的《汉英翻译大词典》,被云南省人民民选并获得了当年云南十大新闻人物奖,而深深感动过我。如今,这位老人莫非就是我们上外的……

    史企曾先生为我校1953年俄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作为“上外人”的他,1953年从上外毕业以后,曾先后分配到国家水利电力部和云南水电设计院担任俄语和捷克语(自学)翻译工作。1962年,由云南水电设计院调至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先后从事俄语和英语的教学工作,并从助教做起,直至评定为教授,于199060岁时退休。

   他独立编纂的《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16开本,1278页,255万字。其中,收集了2000多个汉语词条,6000多个汉英翻译释义例句。其编纂时间历时二十七年,自我花费银两近20万元。20065月,整部词典付梓云南出版集团公司,由云南人民出版社负责了出版。

    《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出版以后,由于它是一部以“来自实践,指导实践”为原则所编纂的词典,并针对国内广大英语工作者和爱好者日常使用翻译的目的为目标,从能够答疑解惑的十个方面着手,相互兼顾地做到了:1.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的并重。2.词汇释义与词汇辨异的并重。3.汉语词义侧重面与英语词义侧重面的并重。4.选词与搭配的并重。5.词义内涵与外延的并重。6.一种释文与多重译文的并重。7.容易混淆词汇与容易混淆词组的并重。8.换用法与惯用法的并重。9.词义与释义的矛盾与统一的并重。10.正面着笔和反面着笔的并重。因此,词典一经面世,便引来了广大读者和同行工作者的一片叫好声。特别是在双语词典编纂同行工作者中,对该词典出版的赞誉,更是空前绝后。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张柏然教授;浙江翻译协会会长、浙江大学郭建中教授;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翻译学词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曾东京教授,曾先后纷纷赞誉:《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是一部“摆脱了‘印欧语的眼光’,以汉语为主题,英语为客体,从语义,语用和语法三个方面上尽可能充分揭示译释词义;兼有翻译型与学习型之长的词典。”;“《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是第一本汉英翻译大词典。”;“一部填补国内汉英翻译词典空白的大型词典;一部具有创新精神的汉英翻译词典,一部符合双语词典学要求的汉英翻译词典。”;“它的出版,对广大翻译工作者来说,是‘雪中送炭’。它的问世,必将成为每个汉英工作者必备的案头书,对提高我国汉译英的译文质量,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等等。然而,一部由一个人单枪匹马并拼搏花了二十七年时间才编纂而成的大型词典,从选题到编写,再到付梓、印刷、出版,其个中酸、甜、苦、辣的滋味及呕心沥血的辛苦程度,会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得到的呢?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史企曾先生,在回到教学岗位,并重新开始他的外语教学生涯以后,他时常会被一个“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翻译大国,却没有一本汉英翻译词典。国外没有,难道中国也不会有?”的问题,困扰得心里不得安宁。于是,时至1979年,在他49岁人到中年的时候,便自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要编写一部属于自己,属于中国的汉英翻译词典。打那以后,他为了编写出这部词典,便真正意义上的过上了不得安宁的日子。一年四季,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备课、上课的时间,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乐趣和精力,统统投入到了他要编写的这部词典中,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拾。直到1990年他六十岁退休以后,他还是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在自己已经坚守了十年编写词典的阵营里,继续自甘寂寞,以苦为乐。每天做着同一件事:收集词条,编写词典。
   按常理,要编写一部250万字的大型词典,总会成立了一个十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的编写组,以集体的形式完成。可是,校友史企曾先生在他退休以后,却还是不改自己的初衷,“一意孤行”,孤军奋战,持之以恒。直到词典即将付梓出版的2006年,时间又过去了十七年。加上前十年,一部《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的编纂,整整耗费了史企曾先生二十七年的光阴人生。然而,面对自己为了能够编写出一部属于自己、属于中国的词典所耗去的二十七个春秋,他虽然尝尽了辞书编纂工作者业内常常形容“编词典不是人干的活”这句话中的各种辛苦,但是他至今为自己在词典上所付出的二十七个光阴,却始终还是无恨无悔。如今,用他自己自嘲自己的话来说:二十七年来,我做了一件甘坐冷板凳的“憩包工程”。年轻人花20万元玩汽车,我花20万元玩词典。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史企曾先生的《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出版以后,他的事迹一经媒体在云南省宣传开了以后,不仅感动了云南省的人民,而且还感动了云南省的各级领导。由此,《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于200712月,获得了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8月,为了表彰他本人“为发展云南省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云南省人民政府向他颁发了政府特殊津贴证书;直至200912月,他又被云南省人民民选而获得了当年“云南省十大人物新闻奖”。此外,他曾获得过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还曾担任过民革云南省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作为上外人的史企曾先生,今天,虽然他已经到了八十四岁的高龄,但是他每天还是安于书斋,勤奋耕耘。目前,他已将原有2000个词条的《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扩充并完成了拥有6000个词条的修订本,并下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的再版工作。


   衷心祝愿他:伟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