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成功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2020”

发布者:吕玢发布时间:2020-07-02浏览次数:1505

为了营造研究生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树立学术榜样,提高学术能力,展示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于20207月1日成功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2020”。我院全体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



7月1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2020”顺利开幕。开幕式由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副院长杨仕章教授主持。开幕式上,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院长许宏教授致辞。许宏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我院历来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注重研究生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术研究需要交流与碰撞,必要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才能够使我们产生思想的火花。此次学术论坛为我院研究生们提供学习交流共享的平台,增强师生、同学情谊,营造学术氛围,展现俄语专业研究生的学养内涵和学术风貌。同时,许宏教授强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间十分宝贵,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学习交流的机会,大胆提出学术见解,积极互动,开拓视野,汲取智慧,启迪思维,把握学术研究之神韵。



本次论坛上,苗盈盈、孙为、刘雪娟、王鑫蕊、胡业爽、陆持6位同学依次发言,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及学位论文的写作经验。


2017级博士生苗盈盈同学以“语言学学位论文写作中的问题探讨”为发言题目,从语言学论文的写作选题、写作方法、语料选取以及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结构、论文整体的学术定位和学术价值出发,结合她本人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语言学论文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017级博士生孙为同学以“如何写好论文——基于博士论文写作的一些心得体会”为发言题目,从论文选题、文献阅读、研究方法、学位论文书写格式和结构范式几个方面,揭示了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问题出现的原因。除此以外,孙为同学分享了发表小论文的经验,重点阐述了从小论文选题到发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2017级博士生刘雪娟同学展开论述了“浅谈学位论文的选题”这一话题。刘雪娟同学认为,学术论文选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量:1)选题的基本原则(重要性、创新性、前沿性、探索性、复杂性、系统性、可行性、承接性和适合性);2)选题的来源及方向确定(收集文献、整理文献、分析文献、确定方向)。与此同时,刘雪娟同学介绍了一些收集、整理及分析文献的方法,并分享了她本人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的心得和感悟,论文写作的过程需要有信心、决心、耐心、恒心和爱心。



2017级硕士研究生王鑫蕊同学论述了学位论文《俄罗斯人名的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王鑫蕊同学认为,俄罗斯人名具有丰富的修辞色彩,名字借助词缀手段构成的变体可以表达各种细微的情感意味。人名这一课题不仅在专名学层面,在语言文化学、修辞学、语用学等层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017级博士胡业爽同学以“浅谈博士论文写作中的想法、读法和写法”为发言题目,从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当代乡土小说地域文化的俄译研究》入手想法、读法和写法三个层面,分享了自己在博士学位论文撰写中所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



2017级博士生陆持同学的发言题目为“科研心得与体会——从博士学位论文撰写说开去”。陆持同学认为,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需要历经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它是一次科研经验的汲取和一场学术技能的训练。从前期积累、探索未知、明确选题、阅读文献、撰写论文到修改论文,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学位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及反思问题的积极的动态过程,也是漫漫科研路的缩影。

博士生付钰、刘钰忻、范晓梅、薛茜文、许畅同学分别对上述同学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其他同学也与发言同学积极互动,就小论文发表、文献搜集与整理、论文理论选取、克服论文撰写瓶颈期等问题展开探讨。许宏教授与杨仕章教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论坛现场展现了浓厚学术氛围,同学们受益匪浅。



7月1日下午,本次论坛顺利闭幕。杨仕章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他充分肯定了6位同学的发言情况,并用“真”、“美”两个字概括本次学术论坛的感受。“真”—— 同学们分享了他们真实的学术探索过程与真实的学术体验,展示出他们获得了“真法”(真正的科研方法)与“真知”;“美”—— 同学们的学术研究过程展现了学术之“美”(严谨之“美”、规范之“美”、进取之“美”与工作之“美”)。最后,杨仕章教授鼓励同学们多质疑,学术观点在互动中、质疑中碰撞才能出现新的思想火花。

总之,此次研究生学术论坛的顺利举办,不仅丰富了研究生们的学术文化生活,而且为其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更是通过师生现场点评的方式让学生们获得了学术训练,从而启发他们进行深层次的学术思考,激发其学术热情。